美国媒体《NSJ》在8月24日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对俄罗斯的米格-41高超音速截击机进行了批评,认为这款被俄罗斯大力宣传的第六代战机并非一项真正的武器研发计划,而只是一个浮夸的“幻象工程”成都股票配资公司,主要用于公众展示。该文章指出,尽管俄罗斯宣传米格-41具备超乎想象的性能,如每小时五倍音速、近太空作战能力以及配备激光武器和反卫星导弹,但这些描述看似震撼,却缺乏实际工程基础,远非现实的军事技术。
根据俄罗斯的官方说法,米格-41将能够以超过五倍音速飞行,具备接近太空的作战能力,甚至可能在未来实现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模式的切换。看起来,这架战机似乎将成为颠覆空战规则的未来战机。然而,作者认为这些目标几乎无法实现,并认为米格-41所有的宣传都是俄罗斯信息战的一部分,而并非真正的工程现实。
文章还以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项目为例,指出俄罗斯连第五代战斗机的量产都未能完全解决,至今交付的数量非常有限,且在发动机、隐身性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障碍。因此,若第五代战斗机尚未完善,米格-41跨越到高超音速以及近太空作战几乎不可能。事实上,米格-41项目从启动至今,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甚至连一架原型机的影像都未公开。所有关于米格-41的报道和宣传都停留在概念渲染阶段,缺乏任何正式的测试数据和工程验证。因此,2025年首飞的目标已显得极为不现实。
展开剩余66%实际上,米格-41的真正进度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不前。尽管该项目几年前就已经宣布启动,但至今并未见到任何原型机的实物或公开测试信息。目前所有关于米格-41的宣传,基本上都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没有任何关于发动机验证样机、风洞测试、航电系统测试等实际研发进展。作者认为,即使目前有一些相关研究,实际工程进展仍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因此2025年首飞几乎可以断定不会实现。
米格-41被俄罗斯宣传为未来空中力量的“无敌武器”,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五倍音速。如此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突破现有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甚至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跨越数千公里的战区。然而,宣传中提到的作战高度也令人震惊,米格-41被宣称能够飞行至接近50公里的高空,几乎接近大气层的边缘,这将使得大多数现役防空导弹无法有效拦截。此外,若配合高超音速飞行,这样的作战能力几乎无法被现有武器有效打击。
此外,俄罗斯还宣传米格-41可能装备反卫星导弹和激光武器,从而不仅承担截击任务,还能在空天作战中发挥作用。假如米格-41真的具备摧毁美国GPS卫星、通信卫星和预警卫星的能力,这将极大削弱美国的全球指挥控制能力,带来深远的战略影响。宣传还提到米格-41具有极长的航程和无人化作战能力,这意味着其作战模式能够在有人驾驶和无人作战之间自由切换,进一步提高作战灵活性。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米格-41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机,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空天作战平台,彻底改变空中力量的格局。
然而,俄罗斯面临的技术和资源瓶颈,已使得米格-41的实现几乎变得不可能。苏-57项目的困境已经证明,俄罗斯在高性能战机的生产上存在严重不足,航空复合材料、隐身涂层、航电系统等方面依赖进口,且发动机的生产能力长期不足。再加上西方的制裁导致高端电子设备和精密加工设备供应的中断,连现有战机的产能都受到了影响,更不用说需要更高技术门槛的第六代战机了。而且,俄乌战争大幅消耗了俄罗斯的军事预算,使得国防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无人机、导弹和现役战机的升级上。
米格-41作为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注定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即使米格设计局继续推进该项目成都股票配资公司,也极有可能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无法实现其宣传中的目标。因此,米格-41的宣传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即使未来几年出现原型机,其性能也几乎不可能达到宣传中的高度,更别提大规模生产。
发布于:天津市富牛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